送別悼詞就是關于對死者表示哀悼的話或文章,來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村委會致悼詞: 村委會致悼詞【1】 聚龍垂首,金雞嗚咽。 觀音塘村德高望重的老書記,全村人民無比愛戴的的謝公順興老大人因年邁患心衰力竭,經多方醫治無效,不幸于2014年6月27日12點40分與世長辭。 享年84歲。 今天,我們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,共同緬懷他老人家極不平凡,歷經坎坷的人生。 謝公順興于1931年2月26日出生于本村石子碑沖白屋子一個貧苦的家庭。 因是家中獨子,雖然窮苦,他一邊勞動,一邊上學,完成了高小學業,又讀了半年私塾。 16歲停學以后,就當家理事,除了耕種家里的三畝地,還要依靠賣柴挑腳做花工維持生計。 1949年解放后,謝公順興積極參加新政府成立后的各項活動。 1950年,參加農民協會,擔任石碑村秘書,并擔任夜校老師協助掃盲。 1951年,擔任石碑村村長,參與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。 1952年,擔任觀音鄉鄉長,參與查田定產和土地發證。 1954年,當選為鄉財糧秘書,參與合作化運動。 1954年10月4日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。 1956年4月被提拔為國家正式干部,分配在官渡鄉任文教委員。 1958年,在金雞高級社辦社。 同年,因抵制形式主義,拒絕做躍進門、躍進樓、拒絕標語上山上屋上樹,被組織部門辭退回家。 1962年當選為觀音大隊黨支部書記。 1963年整社整風時被當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被撤銷支部書記職務。 1964至1965年社教時,被抄家并被批斗。 1966年至1971年,又擔任大隊副書記和支委。 1972年至1985年,連續13年擔任觀音大隊支部書記。 1986年調官渡林管站任書記。 1990年,被林管站安排到官渡林場當鄉代表。 1993年,63歲的謝老從林管站以沒有退休工資的方式退職回家養老。 2001年至2009年居住在瀏陽,2009年起又回到觀音堂老家養老,直至壽終正寢。 謝公順興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基層干部,但他為了家庭不懼艱辛,培養后人目光遠大,面對困境不折不撓、熱心公益不遺余力,快樂生活樂觀豁達的人生經歷,無不閃耀著德者的睿智和人性的光輝。 謝公順興為了家庭不懼艱辛。 他1946年由父母做主,與馬家鍛林長饒之女結婚,生女x珍,x平。 1954年因性格不合離異。 1955年與達滸豐田的黃明欽結婚,1958年,長子建華出生,1962年至1968年,次子xx,三女xx,四女xx,三子xx相繼出生。 面對一個人口眾多的家庭,他和妻子一起,起早貪黑,除了每天出集體工多掙工分,還身兼數職,又當記工員,又當保管員,還養牛,放水,管曬谷場,管灰印,抽空上山砍柴,硬是依靠兩口子的勤勞,養活一個八口之家。 初時,他家居無定所。 從石子碑白屋子搬出來后,經常寄居親朋或屈身祠堂。 先后在騰輝祠,螺麻塘高級社,李聲傳家,謝標興家,康永祠居住。 直至1975年,他和長子建華一起,開始在現居住地蟹形灣修建新居。 為了修建這座房子,他頂著被撤銷支部書記的風險,而且在極左干部把修建中的房子推倒之后,屢推屢建。 從此,他才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。 謝公順興非常重視對子女的培養。 對兒孫的關愛,傾注了他的一生。 他教育孩子愛勞動、愛學習,知榮辱。 當他的孩子犯錯時,他僅用稻草抽幾下示辱。 他對愛學習的孩子勉勵有加,對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勞動分配公允。 特別是在培養子女方面他目光遠大。 1977年,次子xx已經是民辦教師,遇到恢復高考,他要xx放棄別人羨慕的教師崗位,重新到瀏陽一中上高中,后來xx考上了重點大學。 1986年,三子xx考取中專,他親自跑到韶山,取回檔案,讓xx復讀,次年xx考取中意的大學。 由于他老人家教子有方,他的孩子個個事業有成。 次子xx曾經在農業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、大亞灣核電站和瀏陽市招商局等政府部門工作,為瀏陽的招商引資、工業園建設、行政中心建設等立有汗馬功勞,連續三屆擔任瀏陽市政協副主席。 三女xx自行經商,業興財旺。 四女xx在瀏陽一中任高級教師,是學子們最喜愛的老師。 幼子xx先后在長沙卷煙廠、湖南省煙草專賣局和長沙市煙草專賣局工作,均擔任一定領導職務。 他的孫兒孫女,外孫外甥女均在各自的工作和學習崗位上成績突出,深受贊賞。 在子女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后,他又經常告誡子女要清正廉潔,他經常把報紙上的案例剪貼下來,在子女回來時警示告誡。 一個家庭,兒孫們如此整齊的非常令人羨慕。 謝公順興面對困難不折不撓。 他的一生幾起幾落,歷經坎坷,但他坦然面對,從不絕望。 除了解放前食不果腹的日子,解放后也是歷經磨難。 當他年輕時當上了國家干部,正躊躇滿志準備大展宏圖時,卻因為不搞形式主義,拒絕搞躍進門等于1958年被辭退回家,從此當了一輩子農民。 他被辭退時,正好遇上搞人民公社大食堂,家里的炊具已經收繳,又沒有哪個食堂接納他,那年大年三十,好心的朋友偷偷送給他半斤牛肉,他和妻子一起偷偷地在一個有鍋灶的鄉親家里,煮了半斤牛肉才過了一個年。 1964年社教時,家中被炒,辛辛苦苦創下的家業被一洗而空,他和妻子一起重整旗鼓,從頭再來。 1987年,正當家道中興時,巨大的災難降臨到他的家庭。 他的長子建華因患鉤端螺旋體被誤診猝然病逝于官渡醫院,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巨大悲傷幾乎要擊倒這個家庭。 但他率領家人,振奮精神,災難不僅沒有擊倒這個家庭,反而使他的家庭更加團結,更加堅強。 謝公順興為人公正。 在他擔任大隊書記時,從來不給自己謀私利,反而總是將好處讓給別人。 1975年,大隊有一個推薦上大學的指標,當時全隊符合條件的高中生只有兩人,其中一個就是他自己的長子建華。 但他卻把這個珍貴的大學生指標給了另一人。 而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即將開戰的部隊。 長子建華在部隊期間,正值中越自衛反擊戰期間,他和妻子為了軍中兒子的安危不知流了多少淚,渡過了多少不眠夜。 他寬宏大量,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。 曾經整過他的人,他從來不報復。 在他當支部書記的那些年,雖然當時階級斗爭之風甚盛,但觀音堂沒有搞得風聲鶴唳,保持了淳樸的民風。 謝公順興熱心公益事業。 在擔任大隊書記時,重視教育事業,1976年組織村民自力更生在白桐崗新建了光明學校,并且重獎老師,使觀音塘村在恢復高考后的連續十幾年內,每年都有幾位青少年考上大學。 觀音塘村年年出大學生成為當年瀏陽東區的佳話。 在他退休以后,總是為了村里的道路、橋梁、廟宇、學校等公益事業操勞。 一開始是把子女給他的零花錢積攢起來,買來沙石水泥,把不平的道路修補,不通的橋梁修建,還做些樂善好施的事情。 后來,他不惜以七八十歲的高齡,挑頭操勞本村一些公益設施的修建。 觀音塘村的道路硬化、村部建設,學校廟宇祠堂修復等無不傾注了老書記的心血。 看到觀音廟搖搖欲墜,他就領頭化緣籌資二十多萬,并親自設計、組織和監督施工,重建了觀音廟。 當看到觀音塘的學校要撤銷,他就嚴命兒子,無論找到哪一級領導,都要為本村保留一所學校。 后來,找到馬來西亞華僑捐資,重建了啟明希望小學。 八十歲以后,還組織修建了楊嗣將軍廟。 即使身體不便,他坐著牛車都要上山去看看廟宇的建設效果和工程質量。 謝公順興熱愛生活。 他自創了一道華佗八段錦的保健操,每天堅持鍛煉。 他每天念經誦佛。 他認為自己身體好就可以減少兒孫拖累,讓兒孫安心工作。 就在他與世長辭的前幾天,他還生活自理。 直到溘然仙逝,他都神志清楚。 謝公順興夫妻恩愛。 自1955年與黃明欽結婚,六十年來,兩人相濡以沫,不僅一起度過了一次次的政治運動的艱難,也共同享受了含飴弄孫的快樂。 他們總是雙進雙出,攜手相扶,是家庭和諧的典范。 謝公順興樂觀豁達。 他有一句常掛在嘴上的名言:世界上沒有要緊事。 就是他從不與人斤斤計較,寵辱不驚,坦然面對一切。 他能寫會唱,快樂生活。 年輕時龍燈故事里他是骨干,勞動場地他說的幽默故事笑話使人忘記疲勞。 麻將撲克小賭一把他也樂此不疲。 他既是德高望重的長者,又永遠保持一顆童心。 同輩的人和他合得來,晚輩甚至孫子輩的孩童也可以是他的玩伴。 他的子孫可以稱呼他“爹妹子”,“阿古子”。 八十多歲的人,他是他們家庭微信群的群主。 網名叫“皇阿爸”。 皇阿爸的子孫分別在各地工作,他每天在微信里報告自己的身體狀況,打牌的輸贏情況,以及逗樂曾孫們的呼喚。 只要皇阿爸的圖像一閃,群里的子孫們就馬上回應,每天下班后,皇阿爸的微信群總是熱鬧非凡。 可是如今,這個皇阿爸再也發不出聲音了。 他的子女失去了一位好父親,他的孫兒、孫女失去了一位好阿公,他的還不懂事的幼小的曾孫期期、俊明、熙熙等再也聽不到皇阿爸的呼喚了。 謝公順興的不幸逝世,不僅是他家庭的巨大損失,也是觀音堂村的巨大損失。 老人家的心里還有那么多的觀音塘的美好未來沒有實現,還有那么多孫女、外甥的婚姻大事、生男育女讓他牽掛。 希望他的子孫和所有觀音堂村民,永遠牢記謝公順興老大人的恩德,繼承他老人家的遺志,把各自的事業做得更好,把答應的囑托完成好,把觀音塘村建設好,以優異的業績回報謝公順興的在天之靈。 謝公順興老大人我們永遠懷念您! 謝公順興老大人安息吧! 村委會致悼詞【2】 頭戴白色的孝帽,眼含悲痛的淚水。 今天, 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為我們敬重的共產黨員張文吉同志送行。 20XX年 11 月 27 日早晨9時左右 ,優秀共產黨員張文吉同志因病不幸去世,享年83歲。 這讓我們黨失去了一位為事業忠誠奮斗一生的好黨員,失去了一位為家庭作出畢生貢獻的好家長。 張文吉的一生是無私奉獻乃至接近完美的一生。 此刻,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和悲痛。 張文緒一生勤勤懇懇,任勞任怨,對工作認真負責,一絲不茍,他為人忠厚,襟懷坦白;謙虛謹慎,平易近人;生活節儉,艱苦樸素;家庭和睦,團結鄰里;他對子女從嚴管理,嚴格要求,處處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,以黨章約束自己的言行,遵紀守法,樂于助人。 張文吉同志的逝世,讓我們組織失去了一名好黨員,讓親友失去了一位好同志,讓周邊父老失去了一位好鄰居,讓子女失去了一位好父親。 他雖離我們遠去,但那種勤勤懇懇,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;艱苦樸素,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;那種為人正派,忠厚善良的高尚品德;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汲取。 我們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,努力學習,搞好生產,發展經濟,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靈。 你的精神永垂不朽!將激勵著兒女和鄉親在發展經濟加快致富的道路上闊步前行,啟迪著兒女和鄉親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走好每一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