鏡頭一:“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動京城”。龍年正月初二,記者頂著凜冽寒風來到南京花卉西市場,驚訝地發現平素“谷雨”前后才能睹芳顏的牡丹花,在這里開得爛漫荼縻。一對正在采購的老夫妻也忍不住嘖嘖稱奇。
蝴蝶蘭、杜鵑、仙客來、郁金香……徜徉在花卉市場,到處姹紫嫣紅,春色無邊。
花攤的主人們,忙著與購花的市民接洽應酬。記者湊過去看“熱鬧”:“這是今年新開發的品種‘智慧蘭’,你看它玫瑰紅的花瓣里,還有一圈圈金黃色的紋路,漂亮吧。”說話的,是南京沁君花卉園藝中心的經理謝小華,從事花卉苗木經營已有30多年,難怪說起“花經”來頭頭是道。
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對花卉也‘求新求異’,因此我們這些花商每年都要與各大花木基地聯手,費大力氣選育栽培新品種。”謝小華告訴記者,像去年的年宵花市,他們主推一種叫“帝王花”的鮮切花,這種又名“龍眼花”的洋花卉祖籍南非,有著巨大美麗的花冠,自然風干后可以存放半年不凋零、不變色,盡管價格高達100元一枝依然很走俏。但是,今年行情又變了,“帝王花”賣不動,幸好他們早有準備,今年利用高科技新培育的“洛陽紅”早花牡丹、“日本變色海棠”等品種及時跟進,收益不錯。
正聊著,旁邊攤位一位陳姓老板有事過來。記者見他手上貼著打吊針的膠布,不禁說:“這兩天,人們都放假在家過春節,你們還這么辛苦……” 下轉A3版
上接A1版謝小華接過話頭道:“年宵花市差不多抵我們全年收入的一半,不忙不行啊。再說看到大家抱著鮮花回家,喜氣洋洋過大年,我們也很開心啊。”
鏡頭二:正月初二,江寧橫溪鎮南京蔬菜花卉研究所的生產基地終于冷清下來,整個一上午,除了一位來自南京城區的老板和一位來自橫溪本地的花店老板之外,再無客戶。
燒鍋爐的工人老王告訴記者,年前老板留下來的60多名工人今天大部分都回家團聚去了。老王說,前幾天這里一直很忙碌,從合肥、馬鞍山、南京城區來的拉貨車擠滿了停車場。初一,合肥裕豐花卉市場兩個老板還來了兩個車子拿貨,都是20天前訂好的,1500棵蝴蝶蘭、300盆鳳梨。就在裝貨的時候,南京萬博花卉市場兩位花商也緊急過來補貨,帶走1200盆鳳梨。老板們都是拿了就走,忙得連講話的時間都沒有。
蝴蝶蘭紅艷艷,煞是可愛。來批花的客商告訴記者,花很嬌嫩,用依維柯車拉只能裝一層,卡車拉可以裝兩層,運費較高,比如拉到合肥要700元運費,到南京的運費卡車在400元,面包車200元。基地張姓老板自豪地說,因為技術上比較先進,他們的花品質好,蝴蝶蘭今年批發價給經銷商1棵25元到30元,一般400元一盆,而鳳梨價格也是全省價格最高的了,1棵25元。
該基地主管嚴慶九告訴記者,今年蝴蝶蘭賣了十幾萬株,紅星鳳梨超過5萬盆,大花蕙蘭2萬盆,批發價格比去年漲了10%左右,基地總產值達到500萬元,比去年增長不少。但是他也表示,現在年宵花生意越來越難做,不如以前價差大,“花卉市場價格越來越透明,花卉經營進入薄利時代。”
基地通過提供種苗和附近農戶形成利益聯結,附近農戶現在都知道,夏天這里可以提供優質西瓜苗,其余季節可以提供菊花苗,但年宵花種植需要恒溫、滴灌等設備,一般農戶都種不起來。不過,一些跟著基地種花的農戶告訴記者,種花比種糧賺多了,估計今年大戶能賺50萬元。
省農委園藝處負責人巫建華說,從2009年以來,我省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由全國第二位上升為第一位,目前種植面積在176萬畝,穩居第一位,銷售額在110億元,花卉苗木產業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“發財樹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