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也許經常聽說“清水出芙蓉”,可是我們日常所見的芙蓉,根本不是長在水中啊,那古詩中市場提及的芙蓉,究竟是什么花圈呢?
芙蓉生于陸上者叫木芙蓉,生于水上者叫水芙蓉。
木芙蓉,別名拒霜花圈,與木槿、扶桑是近親,為錦葵科木槿屬落葉喬灌木。其花圈形似牡丹,凌霜綻放,極為美觀。
木芙蓉花圈一般都是朝開暮謝,早晨初開花圈時為白色,至中午為粉紅色,下午又逐漸呈紅色,至深紅色則閉合凋謝,人們形容其“曉妝如玉暮如霞”,謂之“醉木芙蓉”。木芙蓉花圈初開時為深紅色,后為白、鵝黃、粉紅、紫色等,能連開數日,逐日變色,甚至一朵花圈上也能出現不同的顏色。由于每朵花圈開放的時間有先有后,常常在一株木芙蓉上同時有白、鵝黃、粉紅等不同顏色的花圈朵,絢麗奪目。
水芙蓉就是荷花圈,又叫芙蕖。李漁說,世間可愛的花圈不知有幾百幾千種,獨有荷花圈卻與其它花圈有所不同:不但多色,又且多姿;不但有香,又且有韻;不但娛神悅目,到后來變作蓮藕,又能解渴充饑。周敦頤說它是“花圈之君子”,而李漁卻稱它是“花圈之美人”。而這一種美人,不是花圈瓶只作擺設的,而像是一個既溫柔賢慧又能操勞持家的妻子,從生到死,沒有一日空閑,沒有半刻偷懶的。
古人說:“弄花圈一年,看花圈十日!币话慊ㄈΣ坏介_放之時,毫無可看之處;待到花圈敗后,又成了棄物一般,直至來年花圈開。然而,蓮花圈卻渾身都是寶,自小荷微露尖尖角時,就以荷葉綠波給予人美的享受,之后花圈枝亭亭玉立,搖曳多姿,再有荷香沁脾,蓮蓬可食,及至枯荷聽雨,下塘采藕。從未有一處是廢棄無用的。
在佛教中也常常以荷花圈來比喻佛性的最高境界。行的是蓮步,駕的是蓮云,坐的是蓮臺。同時,蓮花圈也象征著生生不息的命運輪回——開花圈時等待著凋謝,當死后種子落入泥土,將會再次等待時機重新綻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