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圈為喪禮專用的。參與葬禮時,人們常常敬送花圈,作為對逝者的追悼。送花圈是從歐美傳過來的習俗。按照北歐的傳說,一個人臨死時帶上花圈,安琪兒(即天使)就會把他的靈魂帶到天堂。 花圈為喪禮專用的。參加葬禮時,人們常常敬送花圈,作為對逝者的追悼。花圈最初并不是為喪禮專用的。 花圈的“發源地”據說在希臘,古希臘把花圈稱為“斯吉芳諾思”,是裝飾神像的“圣物”。教堂中的祭司后來也戴起花圈來,花圈傳播到各地后就不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。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。印度和緬甸,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。 花圈,原來作為禮物,以示尊重和敬禮 ;以后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,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。 在我國古代,喪葬儀式以搭靈堂為主,四周飾以白布,并扎紙人、紙馬來燒,另外還要打幡、撒紙錢等。 花圈最初并不是為喪禮專用的。花圈的“發源地”聽說在希臘,古希臘把花圈稱為“斯吉芳諾思”, 是裝飾神像的“圣物”。 教堂中的祭司后來也戴起花圈來,花圈傳播到各地后就不─再地是教堂專用的飾物了。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。印度和緬甸,保存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氣。花圈,原來作為禮物,以示尊重和敬禮 ;以后逐漸演化成對逝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,以表示對逝者的思念和哀悼。 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法律——《十二銅表法》中《神圣法》第七條說:“假如有人或者親身,或者由于自己的馬或奴隸在競賽中獲勝而得到花圈,那么在他死時,無論在他家里或在戰場,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。同樣,也允許他的親屬帶花圈參加葬禮。”顯然,花圈成了一種獎賞物——好人升天堂,壞人下地獄,這是古代中外皆同的看法。既然花圈是勝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獎賞,難怪安琪兒就只愿把有花圈的靈魂帶上天了。 現在人們為死者送花圈,仍然屬于給死者贈送的“葬禮”之類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