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葬的歷史十分的久遠,它最早起源于北歐海盜,并成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儀式。海葬最初的儀式十分的簡單,它以小船載尸,掛上風帆,乘著落日的余暉,驅使西行,任其在大海中漂游。后來,在逐年的演化中,便為軍隊所用,早年,艦上人員死亡的時候,若尸體無法運回陸地安葬,他們則會在海上舉行海葬儀式。 海葬典禮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舉行,但根據戰地特殊狀況也可于夜間舉行. 當舉行海葬典禮的時候,全體艦員在后甲板列隊,遺體包殮好并綁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,當告別儀式完畢后將木板稍傾斜,尸體隨之滑入海中下沉。 此時艦艇汽笛長鳴, 軍艦降半旗,艦上軍樂隊奏哀樂,并將日期、時間、經緯度加載航海日志。這就是他們最初傳統的海葬儀式。
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,開辟我國海葬的先河。現在隨著殯葬改革的深入發展,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,海葬作為一種文明節儉的殯葬方式漸漸為民眾所接受,海葬是徹底解決骨灰入土占地,節約殯葬支出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,也是今后骨灰處理的發展方向。 來源:中華五千年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