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奠就是按著一定的儀式,向神靈致敬和獻(xiàn)禮,以敬重的行動膜拜它,請它援助人們達(dá)成靠人力難以實現(xiàn)的愿望。"受人錢財,替人消災(zāi)",人們把這一人間的通則加于神靈身上,便成為祭奠的心理動因。所以,祭奠從素質(zhì)上說,是對神靈的討好與收買,是把人與人之間的求索報答關(guān)系,推廣到人與神之間而孕育產(chǎn)生的活動。 大千世界,祭禮繁雜。環(huán)境和民族的差別,組成了各具品格的祭奠文化?v觀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奠,可謂千姿百態(tài),異彩紛呈,它吸引我們探驪得珠。 一、祭奠的東西 祭奠的東西就是神靈,神靈的孕育產(chǎn)生是有其成長過程的。在人類的童年時代,人們思維簡單,富于幻想,對付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現(xiàn)象都感觸神秘而恐懼。天上的風(fēng)云幻化、日月運行,地上的山石樹木、飛禽走獸,都被視為有神靈主宰,于是孕育產(chǎn)生了萬物有靈的觀念。這些神靈既哺養(yǎng)了人類成長,又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威脅;人類謝謝這些神靈,同時也對它們孕育產(chǎn)生了畏懼,因而對這眾多的神靈頂禮膜拜,求其降福免災(zāi)。人類對自身的生老病死、幻覺夢境,也是難以理解的。古代先民相信,人死后其靈魂有一種超自然的能力,人的靈魂能與生者在夢中交流,并可以作祟于生者,使其生病或遭災(zāi)。這種敬畏眾神的心理即是祭奠行為孕育產(chǎn)生的重要因素。 萬物有靈形成多神崇拜,也使人們的祭奠東西眾多。中國古代宇宙觀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、地、人,《禮記·禮運》稱:"夫禮,必本于天,肴于地,列于鬼神"。《周禮·春官》記載,周代最高神職"大宗伯"就"掌建邦之天神、人鬼、地示之禮"!妒酚洝ざY書》也說:"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師,是禮之三本也"。 我們可把眾多的神靈分為天神、人鬼和地只。天界神靈主要有天神、日神、月神、星神、雷神、雨神和風(fēng)云諸神。地界神靈主要有社神、山神、水神、石神、火神及動植物諸神,它們源于地面,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(guān)。人界神靈種類眾多,主要有祖先神、圣賢神,行業(yè)神、起居器物神等等,它們直接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(guān)聯(lián),享受了最多的祭品。 二、祭品的種類 祭奠神靈,是以獻(xiàn)出禮品為價錢的。人們對神靈的歸順,可以跪拜叩頭,可以焚香燃紙,但對神靈來說最實惠的祭奠方法還是獻(xiàn)上祭品。人有七情六欲,神靈也是如此。人們既然對神靈有所祈求,理應(yīng)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祭獻(xiàn),以贏得神靈的歡心。但人的喜好不一,差別的神靈也各有自己的口味,所以祭品多種多樣。主要有以下幾種: 。1)食品民以食為天,最初的祭奠以獻(xiàn)食為主要手段!抖Y記·禮運》稱:"夫禮之初,始諸飲食。其燔黍捭豚,污尊而抔飲,蕢桴而土鼓,猶可以致其敬于鬼神"。意思是說,祭禮起源于向神靈奉獻(xiàn)食品,只要燔燒黍稷并用豬肉供神享食,鑿地為穴看成水壺而用手捧水獻(xiàn)神,敲擊土鼓作樂,就能夠把人們的祈愿與敬意轉(zhuǎn)達(dá)給鬼神。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會發(fā)覺,體現(xiàn)"祭奠"的字多與飲食有關(guān)。 在諸多食品中,又以肉食為最。在原始收羅和狩獵時代,肉食是人們拼著性命獵來的。當(dāng)原始農(nóng)業(yè)和畜牧業(yè)成長起來時,肉食仍極為名貴。孟子構(gòu)思的理想生活,就以70歲能吃上肉為重要準(zhǔn)則,門生拜師的禮物也不外是兩束肉干,可見肉食的難得。正由于如此,肉食成為獻(xiàn)給神靈的主要祭品。 古代用于祭奠的肉食動物叫"犧牲",指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犬、豕等牲口,后代稱"六畜"。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。魚兔野味也用于祭奠,但不屬"犧牲"之列。祭奠也有用人的,但人自己不叫"犧牲",古書只說"用人",不說"人牲"。 作為祭品的食品除"犧牲"外,還有糧食五谷,稱"粢盛"。鮮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間祭奠中也是常用的祭品,《詩經(jīng)》中屢屢提及;釋教傳入中國后,"齋祭"中果品更豐。另外,酒也是祭奠神靈的常用祭品。 。2)玉帛 神講究衣著飾物,祭品中少不了玉帛!蹲髠鳌份d:"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。"《墨子·尚同》云:"其事鬼神也,圭璧幣帛,不敢不中器量。"玉帛包括種種玉制禮器和皮帛,這是食品之外最常用的祭奠手段,玉在祭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《周禮》里有記載以玉做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之說!玉是貴族佩帶的寶貝。在缺少金銀飾品的古代,玉是十分名貴的。佩玉,成為貴族特有的標(biāo)記,在漢代有君子玉不去身之說,有用玉作符節(jié)、印信,十分珍貴。玉的禮節(jié)制度在這時候空前成長!人們把玉視為美好的代名詞,連想象中天神的居處也稱為玉臺。帛,是絲織物的總稱,是貴族用于御寒蔽體的生活資料。古代普通人僅能以葛麻為衣,《左傳》記述的衛(wèi)文公也不外以帛作冠,帛在古代是極為珍貴的。正由于玉帛的稀罕與珍貴,昔人祭奠時以玉帛為祭品。 。3)人以人做祭品祭獻(xiàn)神靈,古書稱"用人",后代稱"人祭"。人祭,不但在原始宗教中有過,并且在往后成長階段的宗教中也有過,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頁。人祭起源于原始社會的部落戰(zhàn)爭。那時生產(chǎn)力水平低下,人的價值不能夠體現(xiàn)。戰(zhàn)爭中的俘虜,女性可以供人玩弄,兒童可能被收養(yǎng)入族,而成年男子都被殺祭神靈。商代的人祭之風(fēng)熾盛,其用人之多,手段之殘,不但有大量卜辭記述,并且有考古遺跡證實。人祭的形式有火燒、水溺、活埋、刺喉瀝血和砍頭,甚至于把人剁成肉,蒸為肉羹。年齡時代的人祭現(xiàn)象雖不象商代那樣觸目驚心,殘不忍睹,但也并不罕見!蹲髠鳌ふ压辍份d:魯國季平子"用人于亳社",《昭公十一年》也記述 "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"!妒酚洝で乇炯o(jì)》說秦穆公"將以晉君祠上帝",《陳涉世家》也稱:"為壇而盟,祭以尉首"。
下一頁
[1][2]
上一篇:退休老干部追悼會悼詞
下一篇:藏族喪葬習(xí)俗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