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族有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,歷史就形成了“屯里有事大家動,一人有事大家幫”的好風氣.一家死了人,全村認為是大事.無論死者與己親否、有無恩怨,都來參加葬禮來幫忙.一但家里死了人,都要向村里人報喪.但忌說“死”字;要說“成佛’、“轉天”、“隱入云盾”、“上了天堂”等等,以示尊重.
人死后,要用白布蓋臉部.忌諱貓;殉從尸體上跳過;死者要順炕洞安放在炕上,頭前置祭桌,撂祭品;對睜眼氣絕的:要用絲綢哈達蒙臉,氣絕時張嘴的,嘴里要放置黃油、炒米或金、鍛、寶石,錢幣等物品,氣絕時伸手的在其手中放置錢幣.
村里人接到報喪后,不論白天或黑夜,要及時帶肉,蛋、糕點、奶食品等供物前往祭祭祀死者.放祭品時要向死者磕頭,死者子兒也要陪磕.在死者旁邊子女和親屬不哭泣為好,俗稱活人的淚水會變成死者趕閻羅殿途中的河。河水大會增加死行旅途的困難。
死者要穿喪服.喪服由黑白新布縫制,不帶扣,用帶系。足蹬鞋底刺繡荷花的布鞋。穿喪服要由村中年歲較大的人來承擔,家人要贈送賞錢.穿喪服的人還耍給男性死者剃光頭發、剪去指甲,給女性死者梳理發辯,井將死者生前的首飾除按遺囑留給子女的外,全部戴上。
棺材有立式和臥式兩種。入殮臥式棺材時,若死者是庶民,就讓其仰臥.若是喇嘛,入殮時讓其右側躺臥,右手枕人頭下,左腿放在右腿上,兩腿不能拼齊,約差2公分。不能立即出葬的,要由與死者關系好的老年人守靈.
出殯時先將窗戶打開,用秫秸或蘆葦制作一個窗框模型.然后用斧子砍斷.把窗框模型拿到墳地燒掉.一般尸體耍從窗戶抬出去,不能從門抬,意即活人與死人不能同走一條路。
把棺材放抬扛或車上時,若臥棺則頭部朝北,若立棺則面部朝外.棺材抬往葬地時,由長子手持寫有“淹、嘛、呢、叭、迷、滸”的幡幛引路.途中不能停放.。如非停放不可的,也不能放在地下,要抬著原地踏步。死者生前用的器具、衣服、被褥要從窗戶拿出燒掉。年齡大的老人死后、也有把其衣服、被褥重新拆做后給孫輩人用的,意即承福長壽。
[1][2]
上一篇:乞早投生 奇特的珞巴族樹葬
下一篇:生生死死不離大山—仡佬族的喪葬習俗
|